我们把行业人士的观点整合成「群刀见解」为大家展现,希望通过这些不同视角下的观点碰撞,给广大品牌人和操盘手们一些启发。
疫情的影响更多还是在于人心的恐慌,我们甚至看到,有用户因为害怕快递途径某地而打消购物念头。
从消费渠道上来看:
我在新一线城市发放淘宝优惠券的朋友反馈,这次购买的人太少了,优惠券发不出去,她们直接取消了端午加班。
对于前段时间已完成经营收缩的企业,基本不会参与到本次61或者将618仅作为清货的一个节点
cr生意参谋“数据作战室”
国外的经济很差,导致很多影响输入国内行业,连带国内经济也受压,精简架构的裁员和节流是今年的主题。在这种氛围下,打工人士也不会回到以前想要就“买买买”的节奏。“吃好点”比“穿好点”和“用好点”重要。健康实用会比好看愉悦更能得到消费者的关注。必要才消费应该会成为主流。
个人判断,
目前观察到,个护家清、家纺等刚需行业下滑较少,且部分品牌同比有一定提升。有一些品牌虽然生意没有下滑,但是拉新成本有所提高。
历经两个多月的低气压,消费品市场理论上会迎来首波“开闸放水”,但广大从业者普遍保持谨慎,因为太多问题的答案不确定——“报复性消费”的现象会出现吗?用户对消费品的需求会出现什么样的新变化?品牌方和服务商对这次618都有哪些看法?
618的报表业绩可能再创新高,但是赌双1赌618这种想法已经逐渐失灵了。
这次疫情之后,我还发现了身边的一个现象:越来越多的人开始
在这个特殊节点,我们就这些问题在刀法品牌操盘手俱乐部做了社群讨论,300+会员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洞察:
现在不管哪个人,即使自己还没有亲身经历,但最多不超过3个人肯定有相关的经历,报团的恐慌会让情绪加倍。
线上签合同软件、办公软件的消费与使用或许会平缓提升
因为以前没有这么大范围,给这么多人一个独处、拒绝线下社交的机会,或多或少都会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。连续封闭过几个月,和只封闭7天的,认知程度都不一样。
不同品牌差异比较大,但整个平台都在比较疲软的状态。
包括实体书籍,感觉最近关注度也高了。不只是因为近期的社会话题,还因为长期对着3c产品,人的视力或心态受影响,所以会有人倾向于回归实体书。
从我自己店铺的销售情况来看,“报复性消费”还是苗头的。近一周蛮多上海地区的消费者来问能不能发货。
2020年那波疫情,恐慌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大多出现在新闻里。
国内市场消费者这么多、圈层又丰富,还有很多空间待我们挖掘,关键想清楚“品牌服务哪类客群”的问题。
我说的“满足情感需求”,更确切地说,是指“使用场景上能让人心情愉悦的大众产品”,香氛类、鲜花这种,我觉得还是蛮局限的,品牌方在宣传上可以考虑一下类似的思路。
最近帮朋友做一个奢侈品零售创业项目,说客户反馈两个极端现象:
上海解封两周,正逢今年618电商购物节第一阶段。
或者换个思路,如果物流没在封闭期间受限,那么本来能买到、有能力买的东西,不会受到影响。但由于物流管控,“短期的反弹”应理解为“本就不受疫情影响人群需求的释放”。这一波反弹里,中产人群应该是少的。
对生活必需品的囤购心理,反正也能用完,有备无患——对应超大量贩装
解封后,生活必需品、日用品肯定会出现大幅增长。
受上海这波疫情影响,我都考虑家里的冰箱扩容了,给爸妈买了个600多升的冰箱,还准备再买个小冰柜。封控期间,因为我朋友在之前没怎么囤女生的必用品,都是靠同栋的姐妹救助,所以大家对日用百货的囤货意识也会增强。
我自己在武汉封闭3个月后,对于消费的欲望降低了,更多的是事情价值高的寻求。后来这两年,我感觉这座城市都没有恢复以前的热闹,很多景点需要提前预约。
针对上海疫情解封后,很多品牌在上海地区的销售和转化率都提升很多,对618的生意有正向影响。预计618第二波的表现会比预期要好。
融资配资服务,茶颜悦色微信公众号《上次涨1元,还是5年半之前》的推文中称,“5年半未涨价”的原因是之前积累的红利,“一是品牌红利,二是依靠规模扩大带来的采购红利”。但目前这两方面的红利都难再持续。消费者要么买便宜轻奢,要么买重奢经典款流行款,其他类别的都有点尴尬。
“不见面的商务合作”会逐渐成为常态,意味着服务商需要更好的建立自己在网上的信任感,要提升不见面就可以产生交易和合作的机会,那么视频、音频、文,现在都是标配
社区团购的消费习惯形成
有部分和我们合作的品牌是这样的心态的,这个阶段会非常重视天猫和抖音的流量变现,在完成一定ROI下,如果有好产出,会准备在这时“赌一把”
除了汽车和剃头,没啥消费欲望了,口袋也没啥钱。感觉大家可能会囤一些生活品,但是不太会报复性消费。很多公司业务停滞,经营大受打击,工资降薪、财务封控,两个月工资没发,怎么报复消费啊?可能会还一波信用卡和花呗。
有的从渠道平台角度,看到品牌在传统电商营销节点之外的机会;
适合家养的小型宠物,宠物用品市场会提升,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和孤独
是会有一些精神消费品会上升,毕竟大家都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次居家隔离。
现在大部分消费者对未来信心不足,也意识到风险,在这种情况下,大部分选择是降低负债,降低消费,提升储蓄抗风险。除非经济面大趋势转好,才会刺激消费。
对有钱人来说,可能又是另一种解读。
有的从用户圈层角度,关注到中产客群的流动性问题和消费压力;
对个人生活的重视,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物件——产品与生活相结合
618会小幅度激活整体大众消费,可能主要集中在强精致感和功能性的品类上,而随着国家“稳经济33项”,下半年预计会有一波新生
当然也有亮点,就是老客维系得好复购会比较高。美妆护肤赛道个人觉得不会大幅度增长,毕竟美妆护肤的迭代性越来越频繁,囤货没意义。
具体而言:
配资市场上出现的融资配资服务越来越多,哪些配资平台值得推荐?投资者在选择配资平台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的,经营资质良好的配资公司,从根本上减少交易资金风险,而不是为了高盈利盲目选择盈利率高的配资公司,这或许是配资公司精心准备的骗局就难以收拾了。虽然大环境已经这样了,但或多或少还是希望取得一些成绩,希望对团队、对生产端、对供应链和众多合作伙伴都给到一个交待和信心。
从消费心理上来看:
因为隔离,很多人都不得不自己学着在家下厨,我有几个群最近都在讨论空气炸锅、料理机之类的小家电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不会出现“报复性消费”。
围绕“城市公园”的消费场景会增加,常态化的72小时核酸,以及旅游、餐饮的不便,有小孩与宠物的家庭,公园成为刚需
之前看了一个专家分析,说疫情期间封控的消费者解封的时候消费能力可能有短期增长,但整体消费能力不能修复。特别是餐饮和服务行业,比如你一个月吃四顿火锅,你不可能解封的时候吃十二顿;两个月没有理发,解封了你不可能把这些理发给补上。
按目前来看,618的情况可能会好转。周末刚好万象周年庆,我去逛了一圈,还是能感受到大家消费热情有所升温。
直播/视频带货等等进一步成为用户购物的固定渠道、短期内对线上影响不大,大家还是会现采购刚需产品,解封后对线下经济喜忧参半
上海只有2500万人,还是建议要关注更大的市场。
延伸到现在一些大学生市场,也有做露营设备租赁的。
Q1社会零售总额出来的数据并不好看,所以押宝今年618大促的人还是很多,不过我们对于这次618态度依然是仍然坚持不做任何促销活动。
毕竟现在不是2020年。当时那波结束后,大家都还有很多希望和干劲,这两年的种种不确定对于消费心理打击蛮大的。
各个电商平台中,抖音、快手、视频号,可能会有一部分增长点,其中抖音闭环是最有可能的。疫情对各品牌的供应链考验巨大,618库存以及供货是否稳定成为关键。
前几天我偶然看了一个节目叫《文学的日常》,有一集是作家阿来讲他的《尘埃落定》被退过十几次稿,理由都是“写得太好了”。
看到一张618第一波开门红开始后2小时的截,其中订单成交地域分布占比显示,
因为现在大部分用户,都是平时需要啥就买啥,极少会等到活动便宜多少钱去买。在618期间,如果有新品上架,前期的种草+推新品+产品体验官的闭环,也是能在私域走一波订单。所以还是要公域+私域联合做起来,私域的618一般在5月联合520节点就已经完成了。
今年品牌多少都有压力,不过我们服务的两类客户预算是持续上涨的:一个是宠物赛道,一个是母婴赛道。
比如这次很多人就意识到,有些居家场景下可以丰富生活、带来快乐的东西需要囤,包括咖啡、可乐等等。
这些面向中产价位的产品,其本身原有的溢价空间在于品牌和社交属性,但在疫情之下,中产客群消费心态发生变化,可能会更回归产品的功能属性。
作为服务商,能做SEO的已经做了,不能合作的期待下个月。
也许是品类原因,我感觉这些节点的流量成本越来越贵,而且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家监管和市场体量上来看,整体趋向马太效应。
比如说我每个月做一次美甲一次睫毛,现在解封了,我不可能把过去的指甲跟睫毛补做回来,那么实际上美甲店已经失去了这笔生意了。包括个人护肤方面,趁618囤的精华,已经从某品牌旗下的高端线降级到大众线了。
甚至说,趁着现在商场有积分活动,买点奢侈品还挺优惠的。前两天不是恒隆开了么,很多人前去消费,对这部分人而言,奢侈品本来就属于自己的刚需。
两个多月的封控,生活成本翻几倍。
明星成本高,品牌方也没预算请,618正常在2个月前就应该合作的,没合作的也就不会再有合作。今年61感觉躺平的品牌主会多些,少花钱当赚了。下半年再努力搞搞双十调整预算和策略,我还是觉得会有机会点和需求。
从品牌侧来看,这波618后,产品复购周期再一次被拉长;从天猫侧来看,增长依旧靠头部品牌以及国际品牌,且核心增长点源于客单价的下滑和订单量的增长。
一方面,荷包不鼓:疫情导致一些人没有收入来源。有收入来源的,很多收入用来囤粮囤物资,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变少。
轻奢在这个时间段属于比较尴尬的存在,不是那么刚需,也没有奢侈品那么有溢价能力。
作者指出其中的冲突是:人人都知道在物质上追求更好更贵的,而精神上追求“不那么好的”就够了。但因为这次疫情,好多人都会不同程度反思,形成从物质到精神追求的一个过渡,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,娱乐类和深层的心灵类消费会走高,孤独赛道属于其中之
就家电行业来说,洗碗机、洗地机、新风空调这些细分品类增速很快,他们对618的预期也比较好。
对家/房的重视
总体上消费者没有以前“敢”买了。估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是在收紧裤腰带的前提下去消费“小快乐”、“小用品”,以及疫情下导致出行不自由的“城市小户外”。具体来说,看好这几个品类:
现在比较热门的户外露营,本质上是低成本“假装在旅游”,可以看作是降低消费的一种
感觉淘宝姿态变低了,商家这些年都被割怕了,再加上各种日常直播,价格一降再降,618已经降不动了。
另外美妆护肤方面,很多人会发现,两个月不怎么化妆,皮肤反倒恢复了很多,痘痘也好了不少。
建议不管是618还是其他日常节点,内容都是核心,用内容提卖点,用促销逼下单。
生产、零售、物流各个环节上复杂因素累积,加上消费群体今年收入的不确定性,大家发现收入不是线性的,可能不敢保持以前的花钱习惯,尤其是贷款买房买车还遭遇裁员的人,因此618整体情况可能没有往年好。
我发现,上海地区的冰激凌、咖啡、燕麦奶消费显著提升。还有钻石黄金的增长也很猛。基本上翻倍的,可能是夫妻感情升温,以及大克拉的钻石和黄金还能保值。
以前618大家围绕大促,品牌搞促销,消费者买买买;现在618对企业来说,更是
购物节战绩和供应链物流稳定性强相关,预计整体下跌。个别囤货刚需性质品类会涨,预售期现货先行,6月1-20日期间整体节奏随物流恢复往后走。
疫情一天没有正式结束,其实很难讲什么“报复性消费”呢。
中产确实是最难的。首先要考虑手上的现金流动性,要支付房贷车贷,后续才考虑消费。
有的从产品品类角度,发现场景消费下的细分赛道需求;
传统渠道增长乏力,各品牌力度上竞争大,
市场上悲观情绪很重,看外资会不会撤吧。就像水龙头,你把它堵死了,那不会检测到这段时间真正的水量,突然放开了,看起来水量有所激增,但实际流量是比以往小很多的。
话说回来,我感觉短期内可以释放大众消费,但有效增长比较难。就像好多人疫情期间收入锐减,这部分人会更谨慎,他们只会精打细算。
昨天看到汽车品牌都在降价:宝马5系的优惠力度在6万元左右,奔驰C级和E级部分配置车型的最高优惠力度均达10万元左右,奥迪A4L的优惠力度约8万元,奥迪Q5L则给出了9万元左右的优惠,但销量依然不见起色。
消费会更趋近理性。
部分传统企业或集团子新品会借着618节点,进行下半年的电商咨询,以围绕抖音电商和内容营销为主
另一方面,欲望降低,理性与现实压制欲望:因为疫情导致的不安定感,近期裁员风波等叠加,普通人会更谨慎,除了刚需物资,娱乐性的消费会慎之又慎。
融资配资服务交易模式的收益很高,受到越来越多配资用户的关注,因此,配资用户要合理操作,选择正规的配资公司,减少交易风险,同时也要关注配资市场的实时变化,理性操作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天眼观点